當前位置:首頁 > 漢語知識 > 成語故事 > 正文

不貪為寶
成語故事

不貪為寶11 - 副本.jpg

成語解釋:

        不貪為寶指的是不以金銀財物為珍貴寶物,而是以清廉、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為真正的寶藏。這個成語強調(diào)了道德和精神價值的重要性,超越了物質(zhì)財富的追求。

成語出處:

        這個成語最早出自于春秋時期的故事。《左傳·襄公十五年》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宋國有個人得到了一塊玉石,將它獻給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獻玉石的人說:“(我)曾經(jīng)把這塊玉石拿給玉工去鑒定,玉工認為這是一塊寶玉,所以才敢獻給你?!?子罕說:“我以不貪為寶,而你以玉為寶。如果你把玉給了我,那我們倆人都喪失了寶。不如你留著玉,我們各自守著各自的寶。我若收了你的玉,我就喪失了不貪的寶,你收回了玉,但失去了誠信的寶,你我都失去了寶?!?

引申意義:

        這個成語的引申意義在于提醒人們,真正的寶藏不是金銀財寶,而是人的道德品質(zhì)和精神追求。只有堅守道德原則,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和滿足。

比喻意義:

        不貪為寶也可以用來比喻那些不受誘惑、廉潔奉公、堅守原則的人或行為。這些人在面對金錢、權(quán)力等誘惑時,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

近義詞:

        廉潔奉公、兩袖清風(fēng)、清正廉潔等,這些成語都表示中立或者清正等。

反義詞:

        貪得無厭、貪污腐化、利欲熏心等,這些成語則表示對物質(zhì)財富或權(quán)力的過度追求和貪婪。

成語辨析:

        在使用不貪為寶時,要注意與“視金錢如糞土”等成語進行辨析。雖然這些成語都強調(diào)了道德和精神價值的重要性,但“視金錢如糞土”更側(cè)重于對金錢的極端鄙視和輕視,而不貪為寶則更側(cè)重于在金錢和道德之間的選擇和取舍。

文化內(nèi)涵與智慧:

        這個成語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文化中對于道德品質(zhì)的重視和推崇。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道德被視為人的根本,是評價一個人價值的重要標準。不貪為寶正是體現(xiàn)了這種文化觀念,強調(diào)了道德品質(zhì)的重要性,提醒人們在面對誘惑時要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同時,這個成語也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智慧中對于物質(zhì)和精神關(guān)系的深刻認識。人們認識到,物質(zhì)財富雖然重要,但精神財富更加寶貴。只有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和滿足。

不貪為寶1.jpg

成語故事:

        春秋的時候,一個宋國人上山采石料時偶然發(fā)現(xiàn)了一塊上等寶玉。這塊寶玉燦爛奪目,價值連城,宋國人心里高興萬分。
        他把寶玉帶回家,請了個玉工來鑒定,玉工對寶玉贊不絕口,但提醒他要謹慎小心,不要被人偷走了。那人也發(fā)現(xiàn)這幾天,有幾個游手好閑的人在門口鬼鬼祟祟的,就把寶玉藏好。即使這樣,他心里還是忐忑不安。
        他擔(dān)心別人會來偷來搶,想拿出去賣了,但又怕被商人占便宜。這樣權(quán)衡利弊,他決定將寶玉送人,做個人情。就帶著寶玉直奔都城而去。
他尋到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里,獻上寶玉。子罕很納悶,問他:“我和你素不相識,為什么要送寶玉給我呢?你有什么事要我?guī)兔Π?我可是從來不接受任何禮物的!”
        那人忙說這塊玉確是寶物,所以才獻給子罕。
        子罕說:“我不能接受。我以不貪為寶(把不貪作為寶貝),而你把這塊玉作為寶貝。如果現(xiàn)在你把寶玉送給我,你失去了寶貝,我也失去了‘不貪’這件寶貝,這樣你我不是都有損失了嗎?”
        那人見子罕如此公正廉潔,只得老實說是因為害怕盜賊光顧,所以才來獻寶。子罕就讓那人暫時留下,叫玉工把那塊寶玉細細雕琢,然后去市場賣掉。然后把賣寶玉所得的錢都給了那人,并送他回家。
        后來,人們就用“不貪為寶”這個成語來表示廉潔。

開通會員,享受整站包年服務(wù)立即開通 >
說明: 本文檔由創(chuàng)作者上傳發(fā)布,版權(quán)歸屬創(chuàng)作者。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點擊申訴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