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占筮之書及其解說,后被列入儒家經(jīng)典。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經(jīng)》,一部分是《傳》?!督?jīng)》有時亦稱《易經(jīng)》或《古經(jīng)》;《傳》是戰(zhàn)國時人對《經(jīng)》的解釋說明,亦稱為《易傳》?!兑捉?jīng)》成書于西周初葉,《易傳》則成書于...[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古占筮之書及其解說,后被列入儒家經(jīng)典。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經(jīng)》,一部分是《傳》?!督?jīng)》有時亦稱《易經(jīng)》或《古經(jīng)》;《傳》是戰(zhàn)國時人對《經(jīng)》的解釋說明,亦稱為《易傳》?!兑捉?jīng)》成書于西周初葉,《易傳》則成書于...[繼續(xù)閱讀]
注釋《周易》并闡述玄學思想的著作。各種版本卷數(shù)不統(tǒng)一。三國魏王弼撰。具體成書年代不詳。王弼,字輔嗣。生于魏黃初七年(226年),卒于魏嘉平元年(249年)。魏山陽(今河南焦作東)人。曾任臺郎一職。善談玄理,與何晏、夏侯玄等...[繼續(xù)閱讀]
《周易》義釋本。一卷。三國魏王弼撰。具體成書年代不詳。(撰者事跡參見“《周易注》”條)?!吨芤茁岳酚小睹麇琛?、《明爻通變》、《明卦適變通爻》、《明象》、《辯位》和《卦略》六篇。每篇都集中論述某一易學問題...[繼續(xù)閱讀]
《周易》注釋本。十四卷。唐孔穎達主編。大致成書于唐貞觀中期??追f達,字沖遠。生于北齊武平五年(574年),卒于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冀州衡水(今屬河北)人。少時曾從劉焯問學。隋煬帝時,選為“明經(jīng)”,授河內郡博士。唐時官...[繼續(xù)閱讀]
《周易》義釋本?!缎绿茣に囄闹尽分浭呔?蓋為《集解》十卷,另附《略例》一卷、《索隱》六卷。后《略例》、《索隱》亡佚,后人將《集解》析為十七卷。唐李鼎祚撰。成書年代不詳。李鼎祚,《唐書》無傳,生卒年不詳,大致...[繼續(xù)閱讀]
《周易》義釋本。常見本一般為十二卷。宋朱熹撰。王懋竑《朱子年譜》認為此書成于宋淳熙四年(1177年),但有異議。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別號考亭、紫陽。生于宋建炎四年(1130年),卒于宋慶元六年(1200年)。徽州婺源(今屬江...[繼續(xù)閱讀]
綜述漢易研究并以漢易之理解釋易學問題的著作。八卷。清惠棟撰。成書年不詳?;輻?字定宇,號松崖。生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卒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江蘇吳興人。吳派經(jīng)學奠基人。為經(jīng)學家惠周惕之孫、惠士奇之子。...[繼續(xù)閱讀]
《周易》注釋本。目錄共四十卷,實際只完成二十三卷。清惠棟撰。成書年不詳。(撰者事跡參見“《易漢學》”條)。《周易述》自一至八卷注疏《周易》經(jīng)文,其中第八卷當是對“鼎”、“震”、“艮”、“漸”、“歸妹”、“豐”...[繼續(xù)閱讀]
又名《道德經(jīng)》,因分《道經(jīng)》和《德經(jīng)》兩篇,故名。又全書共計五千余言,故亦稱《老子五千文》。闡述哲理思想的著作。舊題春秋末期老子所作?,F(xiàn)在對其作者和成書年代頗多爭議,多數(shù)學者認為成書于孔子、墨翟之后,不晚于莊子...[繼續(xù)閱讀]
又名《玄元新記道德》、《集注老子》。注釋《老子》并闡發(fā)玄學理論的著作。分上下兩篇。三國魏王弼撰。具體成書年代不詳。(撰者事跡參見“《周易注》”條)?!独献幼ⅰ贩帧兜澜?jīng)》與《德經(jīng)》兩篇,《道經(jīng)》分三十七章,《德...[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