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腔的別名。因明代昆山腔的中心由昆山移到了吳郡的首府蘇州,所以有這種稱呼。明人潘之恒在《亙史·曲派》中說:“自魏良輔立昆之宗,而吳郡與并起者為鄧全拙,稍折衷于魏,而汰之潤之,一稟于中和,故在郡為吳腔?!?..[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昆腔的別名。因明代昆山腔的中心由昆山移到了吳郡的首府蘇州,所以有這種稱呼。明人潘之恒在《亙史·曲派》中說:“自魏良輔立昆之宗,而吳郡與并起者為鄧全拙,稍折衷于魏,而汰之潤之,一稟于中和,故在郡為吳腔?!?..[繼續(xù)閱讀]
昆腔的別名。清雍正八年(1730)曹去晶創(chuàng)作的《姑妄言》第六回敘述:“故此天下皆為昆腔,因昆山系蘇州所轄,又稱蘇腔?!?..[繼續(xù)閱讀]
本指吳語區(qū)的民歌,因昆山腔也是從民間發(fā)源而來,所以昆曲也稱為“吳歌”。如明代萬歷時湯顯祖《答凌初成》說:“《牡丹亭記》大受呂玉繩改竄,云便吳歌?!泵髂┖贾莸睦デ彝羧幻髟凇洞喝蘸嫌^曹氏女樂》詩中說:“銷魂每為...[繼續(xù)閱讀]
指昆曲,“歈”就是“歌”。明萬歷年間潘之恒在《鸞嘯小品》卷二《艷曲十三首》中說:“吳歈元自備宮商,按拍推宗魏與梁?!比f歷四十四年(1616)周之標(biāo)曾刊印《吳歈萃雅》曲本選集。...[繼續(xù)閱讀]
指昆曲,因其盛行于以昆山和蘇州為中心的吳語區(qū),所以稱為“吳音”。明萬歷時王驥德《曲律·論腔調(diào)》說:“在南曲,則但當(dāng)以吳音為正?!鼻宕∪荒?1766)李聲振寫的《百戲竹枝詞》說:“吳音,俗名昆腔,又名低腔,以其低于弋...[繼續(xù)閱讀]
明人對昆曲的代稱?!膀}”原指屈原抒情名篇《離騷》,后稱其為“騷體”,風(fēng)雅之士則稱為“騷人”。所以蘇州人唱的南曲便被稱為“吳騷”,曲壇稱為“騷壇”。明末張楚叔曾選刊《吳騷合編》四卷,在辨訂曲牌和校正板眼方面頗為...[繼續(xù)閱讀]
本意是指吳人的好尚,引申為吳人愛好的本地聲歌,六朝時指吳地的樂府民歌,明清時則指昆曲。明代汪道昆《太函集》卷一一五《觀舫》詩云:“征歌還許出吳趨。”《康熙蘇州府志》卷二一《風(fēng)俗志》記載:“吳人善謳,其習(xí)已久。古...[繼續(xù)閱讀]
原指昆曲劇本,趙翼《將發(fā)貴陽詩》“吳趨樂府最堪憐”則指昆戲。...[繼續(xù)閱讀]
明代潘之恒曾把昆腔戲稱為吳劇。潘氏在《鸞嘯小品》卷二中特列《吳劇》一目說:“余初游吳(指蘇州),在己卯(萬歷七年)、壬午(萬歷十年)間,即與張伯起、王百谷善。其時《大雅堂》,《紅拂》、《竊符》、《虎符》、《祝發(fā)》四部...[繼續(xù)閱讀]
指昆曲演員,明末清初人徐樹丕《識小錄》卷四專列“吳優(yōu)”條。...[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