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竦(?—?)字子恭,蜀華陽(今四川成都)人,東漢名將。漢安帝永初中(公元107—113年),越西、永昌等地少數民族10余萬人叛亂,刺史張喬任用他為從事,領兵平亂。他勇猛善戰(zhàn),俘眾3萬余,使蜀南清平。后屢立戰(zhàn)功,人稱“蜀中饒將”。永初末...[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楊竦(?—?)字子恭,蜀華陽(今四川成都)人,東漢名將。漢安帝永初中(公元107—113年),越西、永昌等地少數民族10余萬人叛亂,刺史張喬任用他為從事,領兵平亂。他勇猛善戰(zhàn),俘眾3萬余,使蜀南清平。后屢立戰(zhàn)功,人稱“蜀中饒將”。永初末...[繼續(xù)閱讀]
龐雄(?—?)巴郡(今四川重慶)人,東漢名將。初為蜀郡將領,漢安帝永初中(公元107—113年)為中郎將,曾與梁瑾、耿夔統(tǒng)兵西伐,大破匈奴單于,封都亭侯。后曾多次率軍作戰(zhàn),有戰(zhàn)功,官至大鴻臚。...[繼續(xù)閱讀]
馮緄(?—168)字鴻卿,巴郡宕渠(今四川渠縣)人,東漢名將。少學《春秋》、《司馬兵法》,明敏剛烈,頗有謀略。為人好義,常賑濟貧困。初舉孝廉,累遷為廣漢屬國都尉,拜御史中丞。后歷任隴西太守、遼東太守、京兆尹、河南尹、司隸校...[繼續(xù)閱讀]
然溫(?—?)巴郡江州(今四川瀘州)人,東漢將領。少通略韜,武藝超群。從軍后為功曹,因屢立戰(zhàn)功,升任度遼將軍。后擢桂陽(今湖南郴州市)太守,保境安民,有政績。...[繼續(xù)閱讀]
張修(?—191)陜西漢中人,東漢末四川天師道起義領袖。本為天師道(五斗米道)首領,用符咒給人治病,令病家出五斗米,號“五斗米師”。其以此聯絡,于光和七年(公元184年)黃巾起義時,在巴郡(今四川東部)起兵,攻戰(zhàn)郡縣。后從張魯,任別部...[繼續(xù)閱讀]
張魯(?—?)字公祺,原籍沛國豐(今江蘇豐縣),寓居四川,東漢末川陜五斗米道首領,鎮(zhèn)南將軍。其為張道陵之孫,張衡之子,初平二年(公元191年),任益州(今四川成都)牧劉焉的督義司馬,率徒攻取漢中,稱師君。又以教中“祭酒”管理地方政務...[繼續(xù)閱讀]
甘寧(?—?)字興霸,巴郡臨江(今四川忠縣)人,三國時東吳將領。初從劉表、黃祖,后歸孫權。先隨周瑜破曹操于烏林,攻曹仁于南郡,又從呂蒙拒關羽,以功任西陵太守,領陽新、下雉兩縣。曾率軍攻皖,任折沖將軍。曹操進軍濡須(今安徽巢...[繼續(xù)閱讀]
黃忠(?—220年)字漢升,原籍南陽(今河南南陽),三國時蜀漢大將。初屬劉表,為中郎將,守長沙。劉備南定諸郡,隨從入蜀,助劉備取益州。每戰(zhàn)常先登陷陣,勇冠三軍,任為討虜將軍。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又從劉備取漢中,于定軍山力斬曹...[繼續(xù)閱讀]
法正(176—220)字孝直,原籍右扶風郿(今陜西郿縣),三國時蜀漢護軍將軍、劉備謀士。建安初,天下饑荒,他與同郡人孟達入蜀,依附益州牧劉璋,為新都令。后奉命邀劉備入蜀,北拒張魯。但暗向劉備獻策乘機取蜀,占據益州。以功任蜀郡太...[繼續(xù)閱讀]
關羽(?—219)字云長,本字長生,美須髯,人稱“美髯公”,原籍河東解縣(今山西臨猗西南),三國時蜀漢大將。幼讀《左氏春秋》,有深謀大略。東漢末年,亡命奔涿郡(今河北涿縣)。時逢劉備在鄉(xiāng)里招集徒眾,他與張飛往投,桃園結義,誓共生死...[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