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在杭州名剎靈隱寺前。明代田汝成記載如下:“飛來峰,界乎靈隱、天竺兩山之間,蓋支龍之秀演者。高不逾數(shù)十丈,而怪石林立,青蒼玉削,若駭豹蹲獅,筆卓劍植,衡從偃仰,益玩益奇。上多異木,不假土壤,根生石外,矯若龍蛇,郁郁然...[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名山。在杭州名剎靈隱寺前。明代田汝成記載如下:“飛來峰,界乎靈隱、天竺兩山之間,蓋支龍之秀演者。高不逾數(shù)十丈,而怪石林立,青蒼玉削,若駭豹蹲獅,筆卓劍植,衡從偃仰,益玩益奇。上多異木,不假土壤,根生石外,矯若龍蛇,郁郁然...[繼續(xù)閱讀]
名山。位于河南省濟(jì)源市區(qū)西北45公里,與山西省垣曲縣交界。據(jù)說此山有三重,眾丘陵環(huán)抱,谷深洞幽,其狀若王者之屋,故名。王屋山山勢巍峨,山徑險峻,宮觀廟宇,星羅棋布,有“天下第一洞天”之稱。主峰有壇,相傳4000余年前軒轅帝設(shè)...[繼續(xù)閱讀]
名山。位于江西、湖南兩省邊境的羅霄山脈中段。群峰聳峙,山勢雄偉,有大小峰巒500余座,海拔多在千米以上,最高峰江西坳海拔1841米。山中多盆地,以茨坪為中心。風(fēng)景秀麗,辟有小井龍?zhí)?、茨坪南山、黎坪石燕洞、筆架山等風(fēng)景區(qū)。...[繼續(xù)閱讀]
名山。古稱浮玉山,在浙江臨安縣北。分東西兩支,雙峰雄峙,并多怪石密林。相傳峰巔各有一池,左右相望,故稱“天目”。明代袁宏道作文記載如下:“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莊至顛,可二十余里。凡山深辟者多荒涼,峭削者鮮迂曲,貌古...[繼續(xù)閱讀]
名山。位于浙江省天臺縣城北,是我國佛教天臺宗的發(fā)源地。主峰華頂山海拔1098米。山中有隋代古剎國清寺,清雍正年間(1723—1735)重修,是一個擁有約600間殿宇的大型建筑群,是我國保存得比較完好的著名寺院之一。國清寺主要建筑分...[繼續(xù)閱讀]
名山。位于安徽省潛山縣境內(nèi)。主峰海拔1485米,是大別山脈的主山。相傳為周大夫皖伯封國于此,故又名皖山、皖公山。西漢元封五年(前106年),漢武帝南巡,曾親臨天柱山,封為“南岳”。天柱山,山峻石奇,林茂泉清,飛瀑高懸,幽深瑰麗...[繼續(xù)閱讀]
山峰名。在黃山東南,為黃山三大主峰(蓮花、天都、光明頂)中最險峻者。明代徐霞客記載如下:“初四日,十五里至湯口。五里,至湯寺,浴于湯池。扶杖望朱砂庵而登,十里,上黃泥岡,向時云里諸峰漸漸透出,亦漸漸落吾杖底。轉(zhuǎn)入石門...[繼續(xù)閱讀]
名山。①位于江蘇省連云港市。原為黃海中一列孤島,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前后成陸。主峰海拔625米。山上多奇峰異石,因石取名的峰巒有130多座,如玉女峰、文筆峰、猴嘴、虎口嶺等,尤以《西游記》里的花果山、水簾洞出名。每到春...[繼續(xù)閱讀]
名山。位于福建省福鼎市南。相傳堯時有老母種蘭山中,晚逢道士羽化仙去,故以太母名之,后又改為太姥。太姥山東南臨海,海拔917米,周圍20公里。山有一谷、二嶺、三溪、九泉、十巖、二十四洞、四十五石、五十四峰。其主體為摩霄...[繼續(xù)閱讀]
名山。位于山西省五臺縣東北隅。為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它由一系列大山和高峰組成,其中有5座高聳入云的山峰,均在海拔3000米左右,峰頂平坦寬闊,如壘土之臺,故稱五臺山,縣名也由此而得。五峰之外稱臺外,五峰之內(nèi)稱臺內(nèi),臺內(nèi)...[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