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象征辟邪的佩帶物。古代漢族節(jié)日習俗。流行于中原和江南地區(qū)。每逢夏歷五月五日,民間用綢紙之類剪成艾花,或用真艾飾為蜈蚣、蚰蜒、蛇、蝎、草蟲之類,或天師形象,并作成石榴、萱草等假花,也有以香藥為花。當時京都士女...[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一種象征辟邪的佩帶物。古代漢族節(jié)日習俗。流行于中原和江南地區(qū)。每逢夏歷五月五日,民間用綢紙之類剪成艾花,或用真艾飾為蜈蚣、蚰蜒、蛇、蝎、草蟲之類,或天師形象,并作成石榴、萱草等假花,也有以香藥為花。當時京都士女...[繼續(xù)閱讀]
一種象征夫妻白頭到老的陪嫁物。漢族婚姻習俗,流行于云南大部分地區(qū)???古稱“箸”,“箸”、“住”同音。女子出嫁,要用艾蒿桿做兩雙筷子,用紅紙封訖,作為陪嫁之物,取婚后夫妻長住一起,雙雙白頭到老之意。...[繼續(xù)閱讀]
一種象征辟邪的門飾。漢族歲時習俗。流行于中原地區(qū)。民間每逢夏歷五月初五日,采艾扎成人形掛在門戶上,以為可禳毒氣。在南北朝已有此俗。梁宗惇《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彼蚊显稀稏|...[繼續(xù)閱讀]
契丹五月五日采艾葉和綿做的衣服。《遼史·禮志》:“五月重五日午時,采艾葉和綿著衣七事以奉天子。北南臣僚,各賜三事,君臣宴樂,渤海膳夫進艾糕?!比~隆禮《遼志》:采艾葉與綿相和絮衣七事,國主著之,番漢臣僚,各賜艾衣三事。...[繼續(xù)閱讀]
京族喪葬習俗。流行于廣西防城。人死入殮前,要在死者口中置放銅錢(或硬幣)三枚和白米七粒(如死者屬女性則放白米九粒)。象征生者對死者的“安慰”和“祝?!?含有“不要驚慌憂慮,放心去吧”的寄意。錢代表“魂”;米代表“魄...[繼續(xù)閱讀]
俗稱趙州橋、大石橋。中國古代建筑藝術(shù)。在河北趙縣城南。一般認為是隋大業(yè)年間(公元605-618年)李春設(shè)計并建造;據(jù)(唐)張嘉貞《安濟橋銘》碑石(僅存殘件)說,為“隋匠李春之跡也?!钡跇蛳逻€曾發(fā)現(xiàn)刻有“唐山石工李通”、“...[繼續(xù)閱讀]
一般認為安石榴即石榴的別名,詳見“石榴”。石榴在民間是多子的象征。(元)汪大淵《島夷志略》說,撻吉那的安石榴是由阿富汗商人帶來的?!秿u夷志略》中的撻吉那為印度的德干(Deccan),特別是德里南方“山少而瘠”的干燥地帶、...[繼續(xù)閱讀]
安息香樹的樹脂,民間以為燃燒安息香有辟邪除惡的功能。(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十八:“安息香樹,出波斯國,波斯呼為辟邪。樹長三丈,皮色黃黑,葉有四角,經(jīng)寒不凋。二月開花,黃色,花心微碧,不結(jié)實??唐錁淦?其膠如飴,名安息香...[繼續(xù)閱讀]
古代工藝品紋樣。以民間傳說故事中八位仙人漢鐘離的寶扇、呂洞賓的寶劍、張果老的幽鼓、曹國舅的拍板、鐵拐李的葫蘆、韓湘子的花籃、何仙姑的荷花、藍采和的笛子,構(gòu)成各種形狀的圖案,象征八仙慶壽之意義。...[繼續(xù)閱讀]
供人乘坐或駕車馱物馬背上之用具?!墩f文解字》:“馬鞁具也?!倍斡癫米?“跨馬設(shè)也?!庇闷せ蚰炯用迚|制成。在民間美術(shù)中,與佛手、瓶畫在一起,利用諧音表示祝吉,具有象征意義,曰“福壽平安”。古代還有這樣的風俗:新郎新...[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