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棲綱動物隸屬于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它是最早由水中登上陸地生活的脊椎動物,其形態(tài)和機能既保留著適應水生生活的特征,又具有開始適應陸地生活的特征,在脊椎動物演化過程中屬于由水生到陸生的過渡型動物。兩棲動...[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兩棲綱動物隸屬于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它是最早由水中登上陸地生活的脊椎動物,其形態(tài)和機能既保留著適應水生生活的特征,又具有開始適應陸地生活的特征,在脊椎動物演化過程中屬于由水生到陸生的過渡型動物。兩棲動...[繼續(xù)閱讀]
蚓螈目成體的頭部及體末段形態(tài)如圖1所示,對其分類檢索常用術語及量度簡要說明如下:(一)分類常用術語觸突(tentacle):著生在頭側鼻眼之間的1對可伸縮的、且具有一定嗅覺和觸覺功能的小突起。環(huán)褶及環(huán)溝(annularfoldorannuli;annulargroo...[繼續(xù)閱讀]
有尾目成體和幼體的外部形態(tài)如圖2所示?,F(xiàn)就本目分類檢索常用的形態(tài)特征及其術語與量度說明如下:圖2有尾目(山溪鯢)成體1.體全長——自吻端至尾末端2.頭長——自吻端至頸褶3.頭體長——自吻端至肛孔后緣4.頭寬——左右頸褶間...[繼續(xù)閱讀]
無尾目成體的外部形態(tài)如圖4所示。該目分類檢索常用的構造特征及其術語與量度說明如下:圖4成體(黑斑側褶蛙)1.體長—自吻端至體后端2.頭長—自吻端至上下頜關節(jié)后緣3.頭寬—左右頜關節(jié)間距離4.吻長—自吻端至眼前角5.鼻間距一...[繼續(xù)閱讀]
成體雌性體全長350~417毫米。體形蠕蟲狀,頭扁平,頭長略大于頭寬,鼻孔位于吻端兩側;有觸突,位于上唇緣中部;眼甚小,隱蔽在膠膜下。領褶之第一頸溝距口角遠,為吻端至口角間距的2/5;從背面看不見第二頸溝之兩端;眼兩側之頭寬大于...[繼續(xù)閱讀]
雄鯢全長100毫米,雌鯢86毫米左右。頭部背腹扁平,無唇褶,犁骨齒列長,后端有弧形彎曲,呈“”形。皮膚光滑,體側有肋溝12~13條;前后肢貼體相對時,指、趾端相距1條肋溝;指4,指長順序2、3、1、4;趾5,往往第五趾退化呈小突狀。體背面黑...[繼續(xù)閱讀]
全長58~98毫米。頭部圓而扁平;無唇褶;犁骨齒列長,后端有弧形彎曲,呈“”形。皮膚光滑,體側有肋溝12~13條;四肢纖細,前肢略短于后肢,前后肢貼體相對時,指、趾不相遇,約相距2個肋溝;指4,趾5,第五趾短于第一趾或完全退化;掌、蹠突...[繼續(xù)閱讀]
雄鯢全長98~129毫米,雌鯢90~105毫米。頭前半部較扁平,無唇褶,犁骨齒列長,呈“⋎”形;無囟門。軀干肥壯,肋溝13條;前后肢貼體相對時,指、趾端相距2條肋溝;指4.指長順序3、2、4、1,趾5。尾長小于頭體長,基部圓,后部稍側扁,末端鈍...[繼續(xù)閱讀]
雄鯢全長153~166毫米,頭體長79.5~86.5毫米;雌鯢全長166毫米,頭體長85毫米左右。頭部卵圓而平扁;無唇褶,頸褶明顯;犁骨齒列“”形,齒列向后延伸達眼球后緣。皮膚光滑,肋溝13條,前后肢貼體相對時,指、趾端相重疊;指4,趾5;尾長略短于...[繼續(xù)閱讀]
全長85毫米,頭體長46毫米。頭長明顯大于頭寬,無唇褶,犁骨齒列較長,呈“”形。內(nèi)枝有齒11~15枚,齒列向后延伸至眼球中部。軀干粗,皮膚光滑,肋溝11條,前后肢貼體相對時,指、趾相遇,指4,趾5;無掌、蹠突。尾短于頭體長,向后側扁,尾鰭...[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