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規(guī)格:口徑10.9厘米直口,圓唇,曲壁,圓餅足。通體施青釉,青中泛黃,足露胎,胎呈青灰色。...[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南朝規(guī)格:口徑10.9厘米直口,圓唇,曲壁,圓餅足。通體施青釉,青中泛黃,足露胎,胎呈青灰色。...[繼續(xù)閱讀]
民國...[繼續(xù)閱讀]
飲茶,包括喝茶和品茶,就是將茶葉用沸水沖泡后,把茶湯飲下去,但是把茶葉吃下去或者將茶葉摻入食料當作一般食物那樣吃下去,這對較多的茶人而言,似乎不很習慣,甚至不太理解。其實,茶的利用最早就是從吃茶開始。如今,新疆自治...[繼續(xù)閱讀]
宋代規(guī)格:托口徑16.8厘米斂口,托盤邊沿寬大,呈六瓣葵花形邊,高圈足外撇,釉色厚重、潤澤,呈天青色,且光澤似玉,通體開細碎冰裂紋。...[繼續(xù)閱讀]
晉代規(guī)格:高11厘米雞首壺,又名雞頭壺、天雞壺,晉時也稱罌,流行于晉至唐代初年。它的造型一般為盤口、細頸、鼓腹、平底,肩部有雞頭狀的流。唐以后逐漸消失了,其功能可能被執(zhí)壺所取代。一般將雞首壺歸入茶酒器。...[繼續(xù)閱讀]
唐晚期規(guī)格:杯高4.2厘米口徑8.2厘米托高4.2厘米口徑16.6厘米托座高1.7厘米口徑5.6厘米杯直口,圓唇外侈,直弧圓腹,矮圈足。托盤圓唇,唇往里卷,淺腹,高圈足。托盤中有一高出盤面的托座,座面略凹,呈圓柱體。高圈足外撇,外底刻“新官”...[繼續(xù)閱讀]
東晉規(guī)格:通高4.3厘米托盤口徑15厘米碗口徑9.8厘米底徑12.8厘米通體施青釉,盤底露胎。托盤平坦,直口圓唇,弧壁平底。盤內置一弦紋碗,碗底中央堆塑一展翅欲飛的鳥,顯示出靜中有動,給素靜的碗托增添了藝術情趣。...[繼續(xù)閱讀]
元代規(guī)格:盞高4.8厘米口徑8.6厘米托高1厘米口徑12.5厘米出土于甘肅省漳縣汪世顯家族墓葬第二十號墓中,甘肅省博物館藏。元代,傳統陳設品和仿古玻璃器的數量開始增多,為明清陳設實用玻璃器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此件盞托,盞與托各...[繼續(xù)閱讀]
宋代規(guī)格:高6.8厘米口徑12厘米底徑3.8厘米曜變盞是建窯黑釉茶器中極為珍貴的品種。此盞名為曰人之稱,并不見于國內古籍。曜變盞外形尤為端莊,盞內外壁黑釉上散布濃淡不一、大小不等的琉璃色斑點,光照之下,釉斑會折射出暈狀光...[繼續(xù)閱讀]
五代此套托、盞,做工精美、高貴典雅、端莊清麗,莊重之中有著透美之感,可以看出越窯發(fā)展至五代時其窯瓷工藝杰出的成就。從造型特點來看,仍有著大唐遺風的延續(xù)。從這件茶具造型和青釉色澤特征看,都是越窯青瓷上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