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戰(zhàn)國時鄒國(現(xiàn)山東鄒縣)人。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相傳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后裔,幼年喪父,家庭貧困,曾受業(yè)于子思的學生。學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說諸侯,企圖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而當時幾個大...[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戰(zhàn)國時鄒國(現(xiàn)山東鄒縣)人。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相傳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后裔,幼年喪父,家庭貧困,曾受業(yè)于子思的學生。學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說諸侯,企圖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而當時幾個大...[繼續(xù)閱讀]
莊子(約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戰(zhàn)國蒙(今河南省商丘縣東北,一說是今安徽蒙城縣)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fā)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后世將他與老子并稱為“老莊...[繼續(xù)閱讀]
屈原(約前340-約前278),名平,字原。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戰(zhàn)國末期楚國杰出的詩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初輔佐懷王,做過左徒、三閭大夫。主張彰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lián)齊抗秦。后遭讒去職,迭遭放逐。至首都郢為秦...[繼續(xù)閱讀]
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時人尊而號為“卿”,故又稱荀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是戰(zhàn)國末期儒家學派中的大師。后期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李斯都出于荀子門下。荀子早年游學于齊,因?qū)W問博大,被尊為“最為老師”,曾三次...[繼續(xù)閱讀]
韓非子(約前280——前233),也稱韓非,是戰(zhàn)國末期韓國人(今河南新鄭),韓王室諸公子之一,《史記》記載,韓非精于“刑名法術之學”,與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學生。韓非不擅言語,但文章出眾,連李斯也自嘆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繼續(xù)閱讀]
伏生(生卒年不詳),一作伏勝,字子賤。秦漢之際濟南人。伏生系孔門弟子轌子賤后裔。早年任秦博士,后始皇焚書坑儒,伏生逃回故鄉(xiāng),冒死將《尚書》藏于壁中。漢初廢除《挾書律》后,文帝四處尋訪能治《尚書》者,當時無人能傳。后...[繼續(xù)閱讀]
秦始皇(前259-前210),嬴姓,名政,秦莊襄王之子,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13歲即王位時,國政為相國呂不韋所把持,公元前238年他親理國事,免除呂不韋的相職,并任用尉繚、李斯等人。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滅韓、魏、楚、燕...[繼續(xù)閱讀]
張良(?-公元前186),字子房,城父(今安徽亳縣東南)人。秦末漢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與蕭何、韓信同被稱為漢初三杰。秦滅韓后,他圖謀恢復韓國,從事抗暴活動,交結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陽東南)阻擊秦始皇,誤中副車,未成。后更姓換名...[繼續(xù)閱讀]
董仲舒(前179-前104),西漢廣川(今河北景縣)人。西漢著名儒家學者、哲學家、經(jīng)學家、《春秋》“公羊?qū)W”大師。仲舒少時苦治《春秋》,“三年不窺園”。遂以“公羊?qū)W”聞名,景帝時立為博士,講授《公羊春秋》。漢武帝元光元年(前...[繼續(xù)閱讀]
劉徹(前156-前87),即漢武帝,原名劉彘,立為太子時改名為徹。漢武帝是漢景帝劉啟的第九子,文帝劉恒的孫子,劉邦的曾孫,七歲時立為太子,十六歲登基,七十歲駕崩。武帝是中國歷代皇帝中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他登基后繼續(xù)他父親的...[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