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醫(yī)學知識 > 洪欽國學術經驗 > 列表
洪欽國學術經驗 共有 51 個詞條內容

第一章 名醫(yī)傳略

    洪欽國,男,1938年3月生,廣東潮州人,嶺南腎臟病名家,廣東省名老中醫(yī),第五批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廣州中醫(yī)藥大學主任醫(yī)師、博士生導師,曾任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腎病科主任,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內科教研...[繼續(xù)閱讀]

洪欽國學術經驗

第一節(jié) 腎的中醫(yī)生理

    腎位于腰部,左右各一,命門附于腎,由于腎藏有先天之精,為臟腑陰陽之本,也是人體生長、發(fā)育、生殖之源,是生命活動之根本,故稱為“先天之本”;腎中藏有元陰、元陽,元陰屬水,元陽屬火,故腎又稱為“水火之臟”;腎主水,以陽開陰合...[繼續(xù)閱讀]

洪欽國學術經驗

第二節(jié) 腎臟病的中醫(yī)病因病理

    稟賦薄弱,先天不足,勞倦過度,房事不節(jié),生育過多,久病及腎,以及外邪侵襲,內傷于腎,均為腎臟病的主要病因。腎臟病的病理多源于腎臟本虛,如腎陽虛衰,關門不利,氣不行水,水濕內聚或泛溢肌膚,則為飲為腫;若下元虧損,命門火衰,可致...[繼續(xù)閱讀]

洪欽國學術經驗

第三節(jié) 腎臟病的中醫(yī)診察方法

    一、望診首先是望神。所謂“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若患者兩眼靈活,神志清楚,反應靈敏,語言清晰,呼吸平穩(wěn),為“有神”,表示腎氣尚可,功能未衰。即使病情較重,預后尚好;若患者面色晦暗,神情呆滯,氣短喘促,精神萎靡,神志昏蒙,是為...[繼續(xù)閱讀]

洪欽國學術經驗

第四節(jié) 腎臟病的中醫(yī)證治

    一、辨證論治要點傳統(tǒng)上認為腎無表證與實證,腎之熱,乃陰虛之變,腎之寒,由陽虛而來,但根據臨床實際,腎的實證還是存在的,如濕熱內蘊、瘀血阻絡、砂石阻滯等,是為腎的實證,或虛中夾實之證。腎虛之證,一般分為陰虛、陽虛兩大類...[繼續(xù)閱讀]

洪欽國學術經驗

第五節(jié) 中藥對腎臟的作用

    一、利尿作用中藥的利水藥有肯定的利尿作用,如豬苓、茯苓、澤瀉、車前草、金錢草、半邊蓮等,中藥利尿藥配合溫腎藥可提高利尿效果,有報道指出,經研究,溫腎藥可改善腎的血流量,提高腎小球的濾過率,而利水藥可減少腎小管的重...[繼續(xù)閱讀]

洪欽國學術經驗

第六節(jié) 腎臟病的常用中醫(yī)治法

    一、解表法主要用于水腫病,腰以上腫,或腎臟病合并外感,有表證或肺氣不宣表現(xiàn),藥如麻黃、蘇葉、浮萍、防風等,方如越婢湯、麻黃連翹赤小豆湯、銀翹散等。原則上只用于表證、實證,但當陰水復感外邪,出現(xiàn)表證時,亦可酌情使用。...[繼續(xù)閱讀]

洪欽國學術經驗

第一節(jié) 現(xiàn)代醫(yī)家對慢性腎衰竭的認識

    現(xiàn)代多數(shù)專家認為慢性腎衰竭為本虛標實之證,病位以脾腎兩臟為主。葉任高教授認為本病形成主要是由于病變遷延日久,臟腑功能虛損,瘀濁毒邪壅滯;或因外邪侵襲,飲食情志所傷,勞累過度而使正氣虛衰,病情加重。葉老認為本病存在...[繼續(xù)閱讀]

洪欽國學術經驗

第二節(jié) 升清降濁膠囊的研發(fā)思路

    一、組方依據慢性腎衰竭中醫(yī)病機復雜多變,應緊緊抓住脾腎虧虛、濁毒瘀阻這一主要的基本病機特點,方能執(zhí)簡馭繁,提高療效。因為在慢性腎衰竭長期病變過程中,正是由于濁毒、血瘀等邪氣不斷侵蝕人體正氣,使正氣逐漸衰退。同時...[繼續(xù)閱讀]

洪欽國學術經驗

第三節(jié) 升清降濁膠囊治療慢性腎衰竭的臨床研究

    洪欽國教授帶領的課題組近20年來從臨床、動物及細胞實驗等方面對升清降濁膠囊治療慢性腎衰竭進行了一系列研究,證實升清降濁膠囊通過多層次、多靶點的藥理機制而達到治療效果。一、臨床研究(一)一般資料1.病例來源。所有病...[繼續(xù)閱讀]

洪欽國學術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