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詩詞 > 【劉基】 詩詞 > 正文

飲泉亭記
明 - 劉基

昔司馬氏有廉臣焉,曰吳君隱之,出刺廣州,過貪泉而飲之,賦詩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杯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dāng)不易心?!逼浜箅[之,卒以廉終其身,而后世之稱廉者,亦必曰“吳刺史”焉。有元憲副吳君為廣西時,名其亭曰“飲泉”,慕刺史也,而憲副之廉,卒與刺史相先后。
至正十四年,憲副之孫以時,以故徵士京兆杜君伯原所書“飲泉亭”三字,徵予言。予舊見昔人論刺史飲泉事,或病其為矯心,甚不以為然。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說,正人心,揚(yáng)公論,皆當(dāng)見而為之,又何可病而譏之哉?
展開全文
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可以力爭也,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己,人心之貪與廉,自我作之,豈外物所能易哉?向使有泉焉,曰飲之者死,我乃奮其不畏之氣,冒而飲之,死非我能奪也,而容有死之理而強(qiáng)飲焉,是矯也,是無益而沽名也,則君子病而不為之矣。大丈夫之心,仁以充之,禮以立之,驅(qū)之以刀劍而不為不義屈,臨之以湯火而不為不義動,夫豈一勺之水所能幻移哉?
人之好利與好名,皆蠱于物者也,有一焉,則其守不固,而物得以移之矣。若刺史,吾知其決非矯以沽名者也,惟其知道,明而自信,篤也,故飲之以示人,使人知貪廉之由乎內(nèi),而不假乎外,使外好名而內(nèi)貪濁者,不得以藉口而分其罪。夫是之謂植正道,遏邪說,正人心,揚(yáng)公論,真足以啟愚而立懦,其功不在伯夷、叔齊下矣。番禺在嶺嶠外,去天子最遠(yuǎn),故吏于其地者,得以逞其貪,貪相承習(xí)為故,民無所歸咎,而以泉當(dāng)之,怨而激者之云也。刺史此行,非惟嶠外之民始獲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冤。夫民,天民也,泉,天物也,一刺史得其人,而民與物皆受其賜。嗚呼,偉哉!以時尚氣節(jié),敢直言,見貪夫疾之如仇,故凡有祿位者,多不與相得。予甚敬其有祖風(fēng)也,是為記。
收起
[ 釋文或賞析] >>
更多詩詞內(nèi)容,請進(jìn)入學(xué)習(xí)中心 >>
開通會員,享受整站包年服務(wù)立即開通 >

劉基

劉基,字伯溫,謚曰文成,漢族,青田縣南田鄉(xiāng)(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戰(zhàn)略家、政治家及文學(xué)家,通經(jīng)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yè)、開創(chuàng)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為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xué)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