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中國哲學史 > 列表
中國哲學史 共有 166 個詞條內容

(八)其他緯書

    其他緯書,皆特別注重于所謂“天人之道”。《尚書緯·璇璣鈐》云:《尚書》篇題號;尚者,上也;書者,如也。上天垂文象,布節(jié)度,書如天行也。(《玉函山房輯佚書》卷五十三,嫏嬛館刊本,頁四十七)又云:《書》務以天言之。(同上,卷五十...[繼續(xù)閱讀]

中國哲學史

(九)陰陽家與科學

    陰陽家之學,雖有若斯流弊,而中國科學萌芽,則多在其中。蓋陰陽家之主要的動機,在于立一整個的系統(tǒng),以包羅宇宙之萬象而解釋之。其方法雖誤,其知識雖疏,然其欲將宇宙間諸事物系統(tǒng)化,欲知宇宙間諸事物之所以然,則固有科學之精...[繼續(xù)閱讀]

中國哲學史

(一)“古學”與劉歆

    在西漢之時,即有一部分人不滿于以陰陽家學說說經(jīng)之經(jīng)學家,遂另立一種經(jīng)學,以對抗之。《隋書·經(jīng)籍志》曰:王莽好符命,光武以圖讖興,遂盛行于世。漢世又詔東平王蒼正五經(jīng)章句,皆命從讖。俗儒趨時,益為其學。篇卷第目,轉加增廣...[繼續(xù)閱讀]

中國哲學史

(1)《太玄》

    揚雄云:夫作者貴其有循而體自然也,其所循也大,則其體也壯;其所循也小,則其體也瘠;其所循也直,則其體也渾;其所循也曲,則其體也散。故不擢所有,不疆所無。譬諸身,增則贅,而割則虧。故質干在乎自然,華藻在乎人事也,其可損益歟...[繼續(xù)閱讀]

中國哲學史

(2)《法言》

    然揚雄之學終以儒家為主,以孔子為宗。揚雄云:山&xf60f;之蹊,不可勝由矣;向墻之戶,不可勝入矣。曰:惡由入?曰:孔氏??资险?戶也。(《吾子》,《法言》卷二,“四部叢刊”本,頁二)又曰:或曰:“人各是其所是,而非其所非,將誰使正之...[繼續(xù)閱讀]

中國哲學史

(1)自然主義

    《論衡》之考論“世書俗說”,以道家之自然主義為根據(jù)?!墩摵狻ぷ匀黄吩?天地合氣,萬物自生,猶夫婦合氣,子自生矣。萬物之生,含血之類,知饑知寒,見五谷可食,取而食之,見絲麻可衣,取而衣之。……天動不欲以生物而物自生,此則...[繼續(xù)閱讀]

中國哲學史

(2)對于當時一般人見解之批評

    本此觀點,《論衡》對于當時“世書俗說”之“實虛”,作為有系統(tǒng)之“考論”。《論衡·寒溫篇》曰:說寒溫者曰:人君喜則溫,怒則寒。何則?喜怒發(fā)于胸中,然后行出于外,外成賞罰。賞罰喜怒之效,故寒溫渥盛,凋物傷人。(《論衡》卷十...[繼續(xù)閱讀]

中國哲學史

(3)王充對于歷史之見解

    王充對于歷史之見解,亦有特別之處。古代諸哲學家,多托古立言,其結果使人理想化古代,以為一切皆古優(yōu)于今;此觀念王充深辟之?!墩摵狻R世篇》曰:夫上世治者,圣人也;下世治者,亦圣人也。圣人之德,前后不殊,則其治世,古今不異。...[繼續(xù)閱讀]

中國哲學史

(4)方法論

    王充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墩摵狻菲允當?shù),亦一言也,曰:疾虛妄。(《佚文篇》,《論衡》卷二十,頁十一)《論衡》對于“世書俗說”,不厭反復考論,皆其“疾虛妄”之精神之表現(xiàn)也。惟其“疾虛妄”,王充以為吾人持...[繼續(xù)閱讀]

中國哲學史

(5)性說

    王充亦有其對于人性之見解,《論衡·本性篇》曰:情性者,人治之本,禮樂所由生也。故原性情之極,禮為之防,樂為之節(jié)。性有卑謙辭讓,故制禮以適其宜;情有好惡喜怒哀樂,故作樂以通其敬。禮所以制,樂所為作者,情與性也。昔儒舊生...[繼續(xù)閱讀]

中國哲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