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頭面部 攢竹、太陽、人中、承漿、兌端、頰車、百會、風府等穴位。2. 胸部 第一、二肋間,胸骨正中線旁開2寸、4寸、6寸,左右兩側各有3個點刺部位。3.腹部 正中線的巨闕、中脘、下脘及其旁開5分和1寸處。4. 頸椎部 大椎穴(第七...[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1. 頭面部 攢竹、太陽、人中、承漿、兌端、頰車、百會、風府等穴位。2. 胸部 第一、二肋間,胸骨正中線旁開2寸、4寸、6寸,左右兩側各有3個點刺部位。3.腹部 正中線的巨闕、中脘、下脘及其旁開5分和1寸處。4. 頸椎部 大椎穴(第七...[繼續(xù)閱讀]
點刺療法適用于神經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運動系統(tǒng)、淋巴系統(tǒng),以及眼、耳、鼻、喉等科的一些常見急癥,如神經性頭痛、偏頭痛、急性胃腸炎、急性牙痛、鼻出血、牙齦炎及急性淋巴管炎等。...[繼續(xù)閱讀]
偏頭痛型血管性頭痛。凡由于血瘀引起的劇烈偏頭痛,太陽穴痛、前額痛、頭頂痛,以及枕大神經炎等引起的劇烈頭痛均適用此療法。...[繼續(xù)閱讀]
30號1寸的細毫針2支(備用1支,針前消毒),乙醇棉球1瓶,鑷子1把。...[繼續(xù)閱讀]
醫(yī)者先用藥皂等洗刷雙手及指甲,再按常規(guī)消毒,用鑷子夾緊乙醇棉球,在應刺部位先后進行2次消毒。消毒完畢,醫(yī)者先用右手掌輕輕叩打頭部痛區(qū),同時右手拇、示、中三指緊持毫針,微露二十分之一寸的小小針尖,以每秒6下的快速動作...[繼續(xù)閱讀]
指針的運用,全部力量在醫(yī)生的手腕部和兩個拇指的指尖上。不僅手腕要靈活,指力也要靈活。因此,必須把腕和指練得靈活有力,而且要掌握好輕重不同的刺激量。練腕力及指力,可先在自己的10個指尖上,手背8個歧骨縫中練習點、掐,以...[繼續(xù)閱讀]
指針有補有瀉:虛證當補,實證當瀉;久病當補,新病當瀉;虛盛宜補,熱盛宜瀉;不盛不虛,平補平瀉。1. 補法 用拇指尖在穴位或適當的部位上,點掐10下,歇1~2秒,再繼續(xù)點掐7下,叫補。根據病情需要,可連做2~3次。2. 瀉法 拇指尖用力點住穴...[繼續(xù)閱讀]
人體感覺最敏感的地方,是手足十指(趾)的尖端,指和趾甲根的內外兩側。還有口唇的周圍,例如人中和承漿等穴,以及腳心、手心、手腕、足踝關節(jié)周圍,也是相當敏感的。1. 手部 十指尖,指甲根內外側,手指掌面的14個節(jié)紋(兩手共28個)...[繼續(xù)閱讀]
醫(yī)者必須熟練掌握腕力與指力;治療前要修剪指甲,天氣寒冷時,將雙手浸泡在溫水中,待其溫暖后,方可進行治療;治療區(qū)域嚴格消毒,防止造成患者皮膚損傷或感染;操作時,應全神貫注,保持室內安靜,仔細觀察患者;腹腔一般不宜指針,有風...[繼續(xù)閱讀]
第二掌骨側的穴位分布,恰像整個人體在這里的大致縮影。頭穴與足穴連線的中點為胃穴。胃穴與頭穴連線的中點為肺心穴。肺心穴與頭穴連線分為3等份,從頭穴端算起的中間兩個分點依次是頸穴和上肢穴。肺心穴與胃穴連線的中點...[繼續(xù)閱讀]